更新时间:2024-06-10 14:55
庞朴(1928年10月25—2015年1月9日),字若木,原名声禄,江苏淮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专家、思想史家、文化史专家、儒学研究泰斗,山东大学终身教授。
1928年10月25,庞朴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
六岁时进入淮阴一所清真寺办的穆英小学读书,在此读了四年初小,之后又到孔庙小学上高小,全面抗战爆发后,1939年开始上过两年私塾。
1949年,初投奔革命,并在华东大学学习。
1952年—195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就读。
1954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大学哲学系任助教、讲师。
1960年—1962年,在山东海洋学院教务科任副科长。
1963年—1974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任讲师。
1975年—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任编辑、副编审、副主编、主编。
1981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
198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起,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名誉院长、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儒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6年8月1日,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2010年,被山东大学评为终身教授。
2015年1月9日20时4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
庞朴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古代天文历法以及出土文献等均有研究。他善于将精细的史料考订与绵密的理论思考相结合,将思想史研究与简帛等出土文献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广受关注的学术观点。
20世纪60年代,庞朴和葛懋春以鲁春龙笔名发表系列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20世纪70年代,庞朴提出了“火历”说,再现了一种遗佚已久的上古历法;20世纪80年代,庞朴率先发出注重文化史研究的时代呼声;20世纪90年代,庞朴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提出了“一分为三”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密码和精髓;同时期庞朴对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墓竹简的研究,解开了思孟五行说等千古谜团;进入21世纪,庞朴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弘扬,主持《儒学小丛书100种》的撰写工作。
庞朴毕生的学术论文和著作颇丰,下面列举部分。
20世纪90年代,庞朴倡议成立了国际简帛研究中心,并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简帛研究”网站。
2004年底,庞朴受邀加盟山东大学,创建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推动儒学的教育、研究、传 承与传播,儒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儒林》杂志、“儒林”沙龙、“儒学全球论坛(2005—2010)。2010年,山东大学在儒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儒学高等研究院。
庞朴的博士生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师法帅等。
儿子:庞龙,长女:庞煌,次女:庞驼,次女婿:唐宝荣,孙子:庞贝,外孙女:唐棣华、唐梓华。
庞朴身体不太好在医院里治病疗养,但他一直坚持带博士生,还进行着部分科研项目。在学生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庞朴在病房里给学生上课的故事。
在生活中,庞朴是个非常乐观的人。有次会议来了好多朋友,想请庞先生出席。他们说,都是老朋友,见一次就少一次了。人生无常,下次就不一定见到了。庞先生说,“怎么是见一次就少一次,是见一次多一次。”一字之差,先生乐观的生命精神现矣。
在别人眼里,庞朴先生是个大学问家,学术思维精深。然而,在学生、师友眼中,庞朴是个兴趣广泛的普通人。琴棋书画,样样都会,还喜欢摄影。
“庞朴先生在孔子儒学研究及复兴传统文化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被誉为能够用本民族的思想研究本民族文化的学者。”(孔子文化奖评)
“现在大家津津乐道九十年代后思想家退出,学问家进入,其实庞先生就是文化热到学术热的重要人物,学术有大关怀。”(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研究员陆扬评)
“他(庞朴)是一个很杰出、很有创见的学者,跟各方面的人都能和谐相处,绝不会盛气凌人。”(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评)
“庞朴先生是近30年来儒学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近3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主要倡导者、引领者和推动者,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央广网评)
“庞朴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儒学研究、思想史研究、传统文化研究的重大损失。庞朴先生留下的空白将在很长时间内无人填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评)
“舌谈笔耕孜不倦,文化研究推热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敬教授评)
“庞先生成就斐然,洵为名山事业。”(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评)
2016年12月29日,庞朴先生藏书、物品捐赠仪式暨庞朴图书室落成仪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图书馆举行。